一、清洁外耳道
使用温和的生理盐水轻柔冲洗外耳道,清除其中的黄水及分泌物,操作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耳道黏膜,尤其婴幼儿耳道娇嫩,更要谨慎操作。
二、针对病因治疗
(一)外耳道湿疹引发
若因外耳道湿疹导致耳朵痒流黄水,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但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避免长期大面积应用,以防出现不良反应,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也需遵循医生建议。
(二)细菌感染性外耳道炎
若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炎导致相关症状,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但儿童使用此类药物需遵医嘱,同时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易致感染不易恢复,需积极控制血糖以助病情恢复。
三、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一)避免搔抓
告诫患者切勿用手搔抓耳朵,防止进一步损伤耳道皮肤,引发感染加重,尤其婴幼儿需留意其抓挠行为,可适当包裹双手等方式避免搔抓。
(二)保持耳部干燥
洗澡、洗头时应防止水进入耳道,可使用棉球适当堵塞外耳道起到防护作用,保持耳部干燥环境,降低感染复发风险。
四、特殊人群提示
(一)婴幼儿
婴幼儿出现耳朵痒流黄水时,家长切勿自行盲目处理,应及时带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规范的清洗及用药操作,因其耳道结构特殊且免疫力相对较低,不当处理易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二)孕妇
孕妇若出现耳朵痒流黄水情况,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咨询妇产科及耳鼻喉科医生,选择对胎儿无不良影响的治疗方案,遵循医生指导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
(三)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控制不佳易影响耳部感染的恢复,除积极治疗耳朵症状外,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遵循糖尿病饮食及降糖治疗方案,以促进耳部感染的康复。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诊排查是否合并中耳炎等其他耳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