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有27种,于2020年2月,新增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法定乙类传染病,目前总共有27种,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麻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登革热等。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等,需要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乙类传染病发现后,需要在24小时内,及时在疫情报告网向上级疾控部门报告。其中,发现乙类传染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等,需要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在发现后的6小时内及时上报。
【提示】本文提及的“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已于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有27种,常见的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疾病。
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由SARS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高热、咳嗽,伴全身和呼吸系统症状,医院或家庭聚集性发病,呼吸道传播,传播性强。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
2.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引起,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病死率较高。主要有性接触传播、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经母婴传播。无法治愈,可通过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控制病程进展。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为主,传播性较强。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解热治疗,氢溴酸右美沙芬片等止咳治疗。
乙类传染病还包括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等。建议及时就医检查,遵医嘱治疗。
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有27种,于2020年2月,新增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法定乙类传染病,目前总共有27种,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麻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登革热等。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等,需要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乙类传染病发现后,需要在24小时内,及时在疫情报告网向上级疾控部门报告。其中,发现乙类传染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等,需要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在发现后的6小时内及时上报。
【提示】本文提及的“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已于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