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凝血与妊娠生理的关联
正常妊娠过程中,凝血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性改变,以满足胎盘着床及维持妊娠的需求。妊娠时母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有助于防止胎盘部位出血,但过度的高凝可能会引发血栓相关问题,而低分子肝素可通过调节凝血相关机制来发挥保胎作用。
二、低分子肝素保胎的具体原理
(一)抗血栓形成方面
1.抑制凝血因子活性
低分子肝素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增强抗凝血酶Ⅲ对凝血因子Ⅱa(凝血酶)、Ⅹa等的抑制作用。在妊娠中,它能抑制凝血因子Ⅹa的活性,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因为胎盘着床部位需要良好的血液供应,血栓形成可能会影响胎盘血供,低分子肝素通过抑制Ⅹa因子活性,维持胎盘局部血液正常流动,保障胎盘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应。
2.影响血小板功能
它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低分子肝素通过对血小板功能的调节,进一步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为胚胎着床和发育创造稳定的血流环境。
(二)免疫调节方面
1.调节机体免疫平衡
妊娠是一种半同种移植,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的免疫耐受至关重要。低分子肝素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比如它可以影响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还能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在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的不良妊娠中,低分子肝素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减轻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攻击,维持正常的妊娠免疫耐受状态,从而起到保胎作用。例如,对于存在抗磷脂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不良妊娠,低分子肝素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2.改善胎盘血管内皮功能
低分子肝素可以促进胎盘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等血管舒张因子,改善胎盘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胎盘血流灌注。血管内皮功能良好对于胎盘营养物质的运输和气体交换非常重要,当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后,能为胚胎提供更充足的营养和氧气,有利于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
三、不同人群保胎中低分子肝素应用的考虑
(一)有血栓形成高风险的孕妇
对于本身存在易栓症等导致血栓形成高风险的孕妇,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更为关键。这些孕妇由于体内凝血机制异常,血栓形成风险较高,而胎盘着床依赖良好的血流,低分子肝素通过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能有效降低孕期血栓发生的可能性,保障胎盘血供,从而起到保胎作用。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凝血相关指标,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根据指标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在发挥保胎作用的同时,避免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不良妊娠的孕妇
对于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抗磷脂综合征等导致不良妊娠的孕妇,低分子肝素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其保胎的重要机制。在这类孕妇中,低分子肝素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减轻对胚胎的免疫损伤,维持妊娠。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孕妇在整个孕期都需要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使用低分子肝素,同时要关注自身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妊娠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胚胎发育情况等。
(三)高龄孕妇
高龄孕妇的凝血状态可能相对更易出现异常,且自身免疫相关问题的发生风险也有所增加。低分子肝素可以通过调节凝血和免疫相关机制来为高龄孕妇的保胎提供帮助。在用药时,要综合考虑高龄孕妇可能存在的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系统的潜在风险等,谨慎评估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剂量和疗程,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同时,要加强对胚胎发育情况的监测,以及孕妇自身凝血和免疫指标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