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疤痕增生又称疤痕瘤,是由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引起的。常继发于皮肤外伤、手术、烧伤、感染等多种皮肤损伤之后,是创伤愈合过程中的产物。
二、成因
个体因素
-年龄: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活跃,成纤维细胞较活跃,疤痕增生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例如,青少年受外伤后,疤痕增生的概率比老年人高。
-性别:一般来说,男性的皮肤组织代谢可能相对更活跃,在相同创伤情况下,男性出现疤痕增生的可能性可能略高于女性,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个体差异较大。
创伤因素
-创伤深度:当皮肤损伤达到真皮深层及以下时,发生疤痕增生的风险明显增加。因为真皮深层及以下的组织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等参与修复的细胞会过度增殖,导致疤痕组织异常增生。
-创伤面积:较大面积的创伤,皮肤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更多,更容易出现疤痕增生。比如,大面积烧伤后的疤痕增生往往比较严重。
-感染:伤口感染会刺激机体的炎症反应,促使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和胶原合成增加,从而引发或加重疤痕增生。例如,伤口被细菌感染后,疤痕增生的程度可能比清洁伤口更重。
皮肤张力因素:皮肤张力较大的部位,如关节部位,由于不断的活动,会使疤痕组织受到牵拉,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容易导致疤痕增生。像膝关节部位受伤后,疤痕增生的概率相对较高。
三、表现
外观:疤痕隆起于皮肤表面,形状不规则,颜色发红,可能高于周围正常皮肤。随着时间推移,颜色可能逐渐变深,质地坚硬。
症状:可能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尤其是在天气变化或局部受到刺激时,瘙痒和疼痛可能会加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会表现出搔抓疤痕部位等行为来缓解不适。
四、预防与监测
预防
-对于创伤人群:受伤后要及时正确处理伤口,避免伤口感染。对于有疤痕增生倾向的人群,在伤口愈合早期可以使用一些抑制疤痕增生的药物或敷料,如硅酮类敷料等。例如,在伤口愈合后尽早使用硅酮凝胶,每天涂抹一定次数,持续一段时间,有助于减少疤痕增生的发生。
-儿童特殊情况:儿童皮肤娇嫩,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防护,减少外伤的发生。如果儿童发生外伤,家长要更加细心地护理伤口,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处理伤口,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一旦发现有疤痕增生的迹象,应及时就医干预。
监测:对于已经形成的疤痕,要定期监测其变化情况,包括外观、质地、症状等方面。如果发现疤痕在短时间内迅速增生、颜色明显加深、瘙痒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到皮肤科等相关科室就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