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表散热法
1.1温水擦浴:取32~34℃的温水,浸湿毛巾后拧干,依次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每部位擦拭约10~15分钟,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需注意根据环境温度调整水温,避免患者受凉,且皮肤有破损时不宜采用此方法。
1.2冰袋冷敷:将冰块装入冰袋,排出空气后扎紧,放置于前额、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处,每次冷敷时间不超过20分钟,防止局部冻伤。对于婴幼儿,冰袋可包裹后置于枕后等部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二、通风散热法
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为宜,适当减少患者衣物及被褥,增加皮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机体散热,但需注意避免直接吹风导致着凉,尤其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更应关注保暖与散热的平衡。
三、头部降温辅助法
可使用退热贴,将其贴于额头,利用凝胶中水分汽化吸热原理降温,使用方便且相对安全,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但儿童使用时需确保退热贴粘贴牢固,避免误贴入眼等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物理降温时,婴儿皮肤娇嫩,擦浴力度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老年人皮肤感觉迟钝,需密切观察擦浴部位皮肤情况,防止低温导致冻伤;对于有血液循环障碍(如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皮肤破损或感染等情况的人群,应谨慎选择物理降温方式,如局部擦浴可能加重循环不良或导致感染扩散,需优先咨询医护人员后再决定是否采用物理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