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仓是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在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的一种行为。老鼠仓具有以下特点:
内外勾结、合伙作案现象突出:老鼠仓案件常常涉及与庄家有关的专业人士、操盘手以及其亲属和关系户之间的勾结,形成紧密的合伙作案网络。这些人员通过内部信息和关系网络,实施非法操作获取不正当利益。
信息传递与转移:近年来,老鼠仓案件显现出非公开信息在涉案人员人际圈中传递的趋势。涉案人员通过各种手段将违法获利转移到关联人名下,以规避监管和法律的追究。
高发领域日趋广泛:老鼠仓案件的发案领域日趋广泛,涉及股票、期货、基金等多个金融市场。庄家和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各类金融工具,通过操纵市场价格来达到控制盈利的目的。
犯罪手段网络化:老鼠仓犯罪手段日趋网络化,犯罪分子利用各类技术手段获取内幕消息并迅速操作市场。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以及高科技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进一步加大了案件的隐蔽性。
严重破坏金融市场秩序:老鼠仓行为对金融市场秩序带来严重影响。庄家通过拉升股价诱使投资者进入市场,然后迅速卖出获利,导致投资者遭受损失,破坏了市场的公正和公平。
刑事打击力度大:对于老鼠仓行为,我国刑法规定了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将其列为刑事犯罪行为进行打击。而在公募基金方面,老鼠仓行为的行政处罚相对较少,但刑事追究的力度较大。
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证监会共启动了大量的老鼠仓违法线索核查,并移送了相关涉嫌犯罪案件给公安机关。同时,司法机关也对一些金融资管从业人员做出了有罪判决,进一步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秩序。
总结来看,老鼠仓具有内外勾结、信息传递与转移、高发领域广泛、犯罪手段网络化、严重破坏市场秩序等特点。为了打击这种行为,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并提高投资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只有通过全面的监管和合规机制的建立,才能有效遏制老鼠仓行为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和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