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影子银行日益普及,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显得更加重要。作为银行业主管机构,银监会也在积极探索和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影子银行的定义和分类
广义的“影子银行”是指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信用中介的活动和机构,狭义的“影子银行”则是指非银行信用中介机构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机构。影子银行可以分为信托、理财、基金、券商等各种类别。
FSB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2013年1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从五个方面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并于8月公布了对货币市场基金、证券化等领域的监管手册,转变了过去只监管银行体系的思路。
银监会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银监会从2011年开始,将影子银行的监管列入了重要任务,并陆续发布多个规章文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在2012年年报中也提到了影子银行的定义和内涵。
影子银行市场规模
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于2013年透露,中国国内影子银行的规模达到33万亿元人民币,但由于该数据并未公开确认,故仅供参考。
银监会的“三禁止”
为了防止影子银行、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等风险向银行体系的传染渗透,银监会祭出“三禁止”构筑防火墙: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员工参与民间融资;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民间融资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或者承诺;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贷款投给不符合银行贷款标准的企业或个人。
随着影子银行的不断发展,银监会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显得越来越重要。影子银行的定义和分类、FSB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银监会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影子银行市场规模、以及银监会的“三禁止”等都是该领域的关键内容。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面对影子银行所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