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引发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含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类。
二、分类及特点
(一)缺血性脑卒中
由脑部血管被血栓等阻塞,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常见类型为脑梗死。其病因多与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等致血管狭窄或阻塞相关,发病相对较缓,但神经功能缺损逐步显现。
(二)出血性脑卒中
是脑部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常见如脑出血,多因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使血管破裂,起病急骤,常伴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
三、主要症状
(一)缺血性脑卒中
可出现突然口角歪斜、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视物模糊等,症状可能逐步加重。
(二)出血性脑卒中
起病更急,常有剧烈头痛、呕吐,可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还可能有肢体瘫痪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可快速鉴别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头颅MRI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更敏感,能明确病变部位与范围。
五、治疗原则
(一)缺血性脑卒中
在发病时间窗内(通常为4.5-6小时等)可考虑溶栓等治疗,若错过溶栓窗则采取改善脑循环、脑保护等对症支持治疗。
(二)出血性脑卒中
根据病情采取降颅压、止血等措施,严重者可能需手术清除血肿。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因血管弹性差、代谢功能减退等,更易患脑中风,需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二)有房颤患者
需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致缺血性脑卒中。
(三)女性
更年期等阶段需关注血压、血糖变化,避免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降低脑中风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