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后凸的定义
脊柱后凸是指脊柱在矢状面上出现异常向后的弯曲畸形,正常胸段脊柱存在生理性后凸,若后凸程度超出正常生理范围则为病理性脊柱后凸。
病因分类
先天性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脊柱结构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半椎体等,可导致脊柱后凸。
后天性因素: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部分患者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后凸畸形;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椎体压缩变扁,可引发脊柱后凸;
-神经肌肉性疾病:如脑瘫、脊髓灰质炎等,因肌肉力量不平衡导致脊柱后凸;
-创伤性因素:脊柱骨折后复位不良,可遗留后凸畸形;
-炎症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脊柱韧带钙化、骨化,逐渐出现脊柱竹节样改变及后凸畸形。
临床表现
轻度后凸: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外观可见背部轻微异常隆起;
中重度后凸:可出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胸腔容积,导致肺活量减少、呼吸困难,若压迫脊髓还可出现下肢无力、感觉异常、二便失禁等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观察脊柱外形,触摸脊柱棘突排列等初步判断;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测量脊柱后凸的Cobb角(通过在X线片上测量相邻两个椎体终板垂线的夹角来评估后凸程度);
-CT及MRI:有助于更清晰地评估脊柱骨质结构、椎间盘情况及神经受压状况。
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青少年:脊柱后凸可能与生长发育、长期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等相关,需关注体态变化,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老年人:多因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等导致后凸,需注意预防骨折,加强骨骼健康管理;
特殊疾病人群: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后凸有其疾病进程中的特异性表现,需结合原发病进行综合管理。